今天是2025年10月25日,星期六
当前位置:首页重要通知风情粤桂边:号称“中土无双”的高州缅茄树

风情粤桂边:号称“中土无双”的高州缅茄树

[复制链接]

95

主题

0

回帖

311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311
admin 管理员 1430 楼主
跳转到指定楼层
发表于 2025-8-2 03:09:58
高州缅茄树,号称“中土无双”的国宝级珍稀名木。其之所以珍贵和稀罕,是因为此树结籽乌黑发亮,并有一个坚硬如玉的黄色腊头。


缅茄树原产于缅甸。其称为缅甸,应与此树也无什么关联。因为,此树在缅甸也不多见,更非其国之宝。
长期以来的资料显示:我国只有四棵缅茄树,其中高州3棵。后来有人补充说,缅茄树在中国滇南一带及湛江市也有发现,只是所结果实腊头小、质地差,无雕刻价值。奇怪的是,高州的3棵之中,有两棵也是无籽或者有籽无腊头。
因为珍稀,数百年来,缅茄籽上的腊头一直是工艺美术家们把玩的精品。以其雕刻出来的的茄雕印章和工艺美术珍品,在浩如烟海的中国雕刻艺术中弥足珍贵,独树一帜。
            

最让高州茄雕赚足眼球的是1957年5月,中国政府把高州缅茄雕刻工艺品作为“国宝”,赠送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。
从此之后,高州缅茄雕刻工艺品声名雀起,饮誉全球。
历史资料记载:高州缅茄树乃明朝万历年间,祖籍高州西岸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,辞官还乡时“自滇携种而归”。
民间传说中的李邦直并不美好,因为一粒缅茄籽草菅人命,留下的一桩千古奇冤,将这个太仆寺少卿,打下了十八层地狱,永远不能超生。
历史上的李邦直,为明嘉靖癸末会试进士,后曾任知县,吏部清吏署郎中,边关为政大臣等要职。
据清嘉庆年间编撰的《茂名县志》记载:李告老还乡之前,得皇帝赏赐了两粒外国贡品——缅茄籽。李将其中一粒试种,久不发芽。另一粒佩戴在儿子身上,既可驱邪压煞,又能够显示出尊贵和荣耀。谁知不久,其子佩戴的缅茄籽遗失,遍寻无踪,疑为侍婢梁凤薇所偷。于是,将梁严刑拷打,苦苦相逼至死。
事隔三年,其子床下的砖缝中,忽然长出一株幼苗。仔细察看,发现竟是儿子遗落床下的缅茄籽所生。
至此,侍女梁凤薇的缅茄冤案水落石出。李命人拆除宅第,精心管护,侍女梁凤薇用鲜血换来的这一生命之树,茁壮成长,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。
如今,400多年过去,这棵缅茄树,仍然苍翠挺拔、枝繁叶茂,高约20米、胸围8.5米、冠幅33米,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,为游人遮风挡雨。
            

正所谓“恶人无情树有情”,这颗不愿沉眠于地下,敢于为侍女鸣冤叫屈,历经三年终于破土而出的缅茄籽,长成的是一棵令世人敬仰的正义之树,长青之树。数百年来,多少回刀砍、火烧、雷劈,仍然郁郁葱葱,屹立不倒。
也正因此,高州缅茄树成为了一个正义的化身,人世之间邪恶的克星。旧社会里,一些含冤负屈、投诉无门的平民百姓,在走投无路之际,常在树下哭诉,祈望有朝一日可以沉冤昭雪。
著名文学大师、散文作家秦牧,为此专门撰文,盛赞缅茄树的光明磊落和坚贞不屈。
            

1986年,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高州时,专门问起此树,观摩了茄雕艺术,并指示“不要让这棵我国独一无二的树种断子绝孙,更要让我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后继有人”。华南农业大学以此为研究课题,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。



1988年,中共高州市委、市人民政府以缅茄树为中心,兴建了缅茄公园,弘扬缅茄女无私无畏,宁折不弯的高尚品格。
            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:大洞张氏网 盗版必究 备案号:粤ICP备20254513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