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2025年10月26日,星期日
当前位置:首页张九龄研究文采、思想与风度齐飞的开元名相张九龄

文采、思想与风度齐飞的开元名相张九龄

[复制链接]

95

主题

0

回帖

311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311
admin 管理员 1180 楼主
跳转到指定楼层
发表于 2025-8-10 16:37:44

上至耄耋老人,下至垂髫小儿,皆知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文采锦绣的张九龄。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,他还是唐玄宗在其被贬谪远去时感叹“惜不复见曲江风度矣”的开元名相张九龄。


漫游历史,行至开元年间,会看见一位谦和、有礼、雅量、温和的公子,身居庙堂之高,能做到“举世誉而不骄妄”,被贬谪期间,能做到“举世毁而不自贬”。举手投足散发着沉稳自信与从容不迫,哪怕用陌上人如玉、君子世无双都不能形容他的美好。


如果可以与玄宗对话,那么将回复他一句“九龄之后,风度再无得如九龄之人”。




张九龄生平


张九龄,字子寿,又名博物。生于唐朝仪凤三年(678年)二月十四日。在唐朝开元二十八年(公元740年)五月七日病逝,享年63岁。他曾做过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、中书令,是岭南地区最早在中央王朝中担任最高职务宰相的第一人,被称为“江南无双士,南天第一人”。 后人称他为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一代名相,是古代客家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,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。




治世思想


纯粹的天下为公思想。玄宗去泰山封禅,封禅大典结束后,随行之人往往可以被破格提拔。张说推荐的随行之人多为门下之人或者和自己亲近之人。张九龄劝谏张说:“官职爵位,是天下的公器,首先要看人的德行声望,然后再看他的劳绩年限。现在登山封禅成功,是千载的大典,一些有声望之人被排在殊恩之外,而一些胥吏却得以升官,我担心这样的制书一出,四方都会失望的。现在刚刚送上草稿,还可以改动,望公仔细考虑衡量。”张说说:“事情已经决定了,那些牢骚话不足为虑。”后来,果然受到批评。


精准的人才鉴别能力。张九龄任左补阙时,吏部凡是选拔才士,他都与当时的右拾遗共同组织考试,亲自面试,事实证明,经过他选拔的官员,果然是有识之士,他选拔人士注重三个方面:一、是否符合相应岗位。一个有才华,有能力的人,如果在不适应的岗位上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。二、是否具有实际工作能力。诗写得好,判文写得好固然重要,有许多想法也重要,但是实际工作能力是否可以,更重要。三、是否在工作环境中具有声望。如果才华很好,能力也很好,但是名声很坏,道德不好,那这样的人也不能用。放在一千多年前,选拔人才的标准是那么地超前与实用,放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,依然不过时。


敏锐的政局预见能力。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副将安禄山讨伐奚、契丹失败,捉拿护送他到京城,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。张九龄奏明皇上说:“张守珪的军令一定要执行,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。”皇上特别赦免了他。张九龄上奏说:“安禄山狼子野心,面有谋反之相,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,希望断绝后患。”皇上说:“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,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。”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。若听取张九龄的建议,那么还会有二十年之后的安史之乱吗?


注重总结历史的规律。唐玄宗在自己生日时大宴群臣,许多精于算计的人纷纷趁此机会,向皇帝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品,收到各种奇珍异宝的唐玄宗自然是喜笑颜开,就在这时“不识时务”的张九龄也献上了自己的礼物,唐玄宗就问张九龄准备的是什么礼物,张九龄说是一面珍贵的宝镜,可是当打开包装之后,礼品跟不是张九龄口中的宝镜,而是码放整齐的五本书。


这些名叫《千秋金鉴录》的书是张九龄亲笔写成,因为他看出唐玄宗有安于享乐,懈怠国政的苗头,于是他花费了数月的时间,整理了历史上治国理政的各种故事,同时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。收到这样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,唐玄宗并没有生气反而非常高兴,赏赐给了张九龄非常多的珍贵古籍以示奖励




传奇故事


民间传说


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。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,疑是得了黄肿病。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,经诊断后,告诉张九龄之父,“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,因这个地方太小,容其不下,恐须到大地方出生。”听罢先生一言,张家只好迁到韶州。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。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。




超凡天赋


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,才智过人,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,一时人称神童。七岁那年春天,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。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,殿前香客赶忙回避。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,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供品,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。太守见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,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。便问:“你莫非想吃供果。我出个对子,若对上,就给你供果吃。”张九龄信口道:“好呀。”


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,就出了个上联“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”。


张九龄接口应道:“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。”太守思忖,这小孩真是个神童,再考考他。


又出一对“一位童子,攀龙攀凤攀丹桂”。


张九龄猛一抬头,正对面前三尊大佛像,触景生情,便应“三尊大佛,坐狮坐象坐莲花。”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: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。


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去后面玩,被一和尚看见,以为他偷吃供果。张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,和尚不信:“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?”张九龄诉说原委。和尚好生奇怪,便让张九龄说太守出的对子。张九龄念出太守上联,和尚又问“那你又是怎应对的。”张九龄灵机一动,便说我对的下联是:“满寺和尚,偷猪偷狗偷青菜。”和尚一听下联,心头一惊,便拔脚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。




动天墨砚


有一年,韶州大旱,田地干裂,禾苗枯萎。人们从早到晚都去大鉴寺求雨。张九龄目睹惨状,倍感难受,问求雨的人:“你们这样就能求得到雨吗?”求雨人说:“求得多了,老天爷就会感动。”张九龄听后仍说,老天爷是靠不住的。求雨人见这个小孩说个不停,不耐烦地说:“有本事你降些雨来。”张九龄一听这话,不声不响地将他的墨砚放在地上,两手捧着墨磨了起来。求雨人奇怪,问他要干什么。张九龄说:“我要写状子告老天爷。”大家以为小孩说气话,不作理会。谁知,墨砚里的清水越磨越黑,天也越来越黑,待把一整条墨磨完,天空已乌云密布,电闪雷鸣。这时,九龄猛然拿起墨砚往天上一泼,只听哗啦一声,那盘墨水即化作倾盘大雨落了下来。全城的人都从家里跑出来,让雨水淋个痛快。打这时候起,张九龄的名字就深深刻在曲江百姓心里。




智谏唐明皇


张九龄棋下得好,唐明皇便常找他下棋。唐明皇不是九龄对手,却总是不服输,天天都要张九龄陪他下棋,一心要与张九龄比个高低。九龄见唐明皇迷恋下棋不理国事,心里焦急。


一日对弈,厮杀正酣时,张九龄忍不住地对唐明皇说:“陛下,天天下棋不好。”“不要紧,”唐明皇一面回答,一面提了“车”来捉张九龄的“马”。“陛下,老这样下棋,朝廷大事你怎顾得了啊?”张九龄又说。“不要紧,”唐明皇把对方的“马”吃掉了。“现在内则官吏贪污腐化,外则异族侵境,如不富国强兵,国有难,百姓就难安居。”“不要紧,朝廷有文武百官料理,你快下棋吧。”唐明皇仍摆弄棋子。张九龄便不再说话,他一边下棋,一边想法让唐明皇把“车”腾了出来。唐明皇以为得势,拿起“车”横冲直撞,连扫几子后,又在中宫线上叫“将军”。张九龄没有起“仕”保“帅”,只上一步卒。唐明皇见走法奇怪便提醒九龄。“不要紧。”张九龄若无其事。“你不顾将军,吃帅你就输了,还说不要紧。”九龄此时大笑说:“陛下,下棋好比管理国家大事,如帅一动不动,与各子不齐心,各子也不保护他,这局棋当然输啰。下棋是娱乐,国事才要紧”一席话说得唐明皇面红耳热。




张九龄年谱简介








张九龄诗


在文学方面,张九龄积极发展五言古诗,诗风清淡,以素练质朴的语言,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,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,贡献尤大,著有《曲江集》。


胸中有沟壑,腹中有文章,他用诗歌书写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,他用诗歌书写开元的盛世繁华,在他的笔下,一花、一草、一树、一城皆有生命的张力,无不蕴含自然与和谐。


他的诗文罕有儿女情长,奕没有壮志难酬的悲怆,盛极不骄妄,逆境不自贬,始终恬淡与持重。他的诗文始终充满了风度,散发着精神力量。




望月怀古

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


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
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

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

感遇 十二首 其一


兰叶春葳蕤,桂华秋皎洁。


欣欣此生意,自尔为佳节。


谁知林栖者,闻风坐相悦。


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?


春江晚景


江林多秀发,云日复相鲜。


征路那逢此,春心易渺然。


兴来只自得,佳气莫能传。


薄暮津亭下,馀花满客船。


湖口望庐山瀑布


万丈红泉落,迢迢半紫氛。


奔流下杂树,洒落出重云。


日照虹霓似,天清风雨闻。


灵山多秀色,空水共氤氲。
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:大洞张氏网 盗版必究 备案号:粤ICP备20254513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