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2025年10月26日,星期日
当前位置:首页张九龄研究张九龄:从官场巅峰到墓地考古的传奇人生

张九龄:从官场巅峰到墓地考古的传奇人生

[复制链接]

95

主题

0

回帖

311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311
admin 管理员 1110 楼主
跳转到指定楼层
发表于 2025-8-10 16:37:00
01
张九龄的仕途跌落

► 官场巅峰与李林甫的阴谋

在735年,张九龄因卓越表现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,成为皇帝李隆基身边不可或缺的重臣。然而,这引起了李林甫的嫉妒与不满。李林甫在皇帝面前诋毁张九龄,导致李隆基对张九龄产生误解,最终罢免了其宰相之职,并降低了其官职。






► 李隆基的悔恨与追封

多年后,安史之乱爆发,李隆基悔之晚矣。他派人祭拜张九龄的墓地,并追封他为司徒,以示追念。




► 张家的官宦世家背景

那么,这位能预见未来的张九龄究竟出身何处呢?他的家族并非寻常人家。他的曾祖父张君政曾在韶州担任别驾一职,别驾是州里刺史的得力助手,地位显赫。他的祖父张子胄是窦州的录事参军,负责监督下属官员。而他的父亲张弘愈也在新州索卢县担任县丞一职。张家世代为官,一家子都靠着官家的俸禄生活。




02
起伏的仕途经历

► 早期成就与张说的影响

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张九龄,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,尤其在文学方面更是天赋异禀。在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誉下,他年仅二十有余便一举考中进士,初露锋芒。由于宰相张说在韶州读到他的文章而大加赞赏,更是让他信心倍增。神龙三年,张九龄进京赴考,再次脱颖而出,成为秘书省校书郎。


► 缢罪姚崇后的回归

在公元716年的秋天,他向皇帝递交了一封密封的信件,其中内容与宰相姚崇的观点相左,这自然引起了姚崇的不满。不久后,张九龄以官期满为由,选择辞官回乡。回到家乡的张九龄并未闲下来,他发现家乡南北交通不便,于是上书朝廷,建议开凿梅关古道。朝廷很快批准了他的提议。张九龄亲自担任总管,挑选农民农闲时段,带领大家共同建设。这条古道的开通,为后来的南北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,惠及了无数后人。




► 重新被召回的历程

726年,张九龄的靠山张说因政敌宇文融和李林甫的诬告而失去宰相之位。张九龄因此也难免受牵连。他首先被降职,随后被调离京城,远离了政治漩涡。然而,张九龄的才华终究无法被埋没。在离开京城五年后的731年,他重新被召回京城,担任秘书少监一职,负责协助皇帝撰写诏书。李隆基再次认识到他的卓越才能,并开始逐步提升他的官职,从中书侍郎到工部侍郎。当时,张九龄已年过五旬,深感体力不支,因此向皇帝提出退休的请求。然而,李隆基因国家正值用人之际,多次婉拒其请求,并仅以封赏其兄弟为慰。张九龄无奈之下,只能继续留在朝廷效力。最终,他在广东韶关离世,其墓地位于罗源洞山麓。


03
墓地考古与历史评价

► 墓葬的特色与发掘情况

自宋朝起,其墓地便屡遭盗挖,尤其是民国时期,盗墓者甚至凿穿墓顶和墓门,导致墓内文物遭受严重损失。1958年冬,当地农民在劳作时偶然发现张九龄墓敞口,他们立即向文物管理部门报告了这一情况。得知消息的省里迅速派出一支由十四人组成的考古队前往处理。直到1960年7月,考古队才正式对这座破损的墓葬进行清理,这是一次紧迫的抢救性发掘




► 墓中发现的珍贵陪葬品

张九龄墓的构造颇具特色,从上方俯视,其形状宛如一个“古”字。墓葬以砖石砌成,包含墓道、主墓室及耳室。主墓室虽仅二十余平米,却别有一番匠心独运。考古学家们在墓中仍发现了33件珍贵的陪葬品。出土的文物包括釉陶制成的罐、碗、盘子等,它们的颜色丰富多样,有青色的、黑色的以及青黄色的。同时,还出土了滑石器物、玉佩、铜镜、铜钱和银器等珍贵物品。


► 张九龄的历史地位与影响

如何确定这就是张九龄的墓呢?关键证据在于一块刻有文字的墓志铭。这块墓志铭设计独特,带有盖子与底座,盖子略大于底座,且上无刻字,仅以斜线图案勾勒出十二生肖的轮廓。而底座上的楷书铭文则详尽地记载了墓主人的身份:张九龄,字子寿,韶州曲江人。他被誉为“岭南第一人”,是广东历史上首位进入朝廷中央并参与决策的杰出人物。即便在后来被李林甫排挤、失去宰相职位的困境中,张九龄依然保持其直率的性格,面对朝廷中的奸佞之徒,他始终坚守原则,毫不退缩。在740年的春天,张九龄因请假回老家祭祖而不幸染病,最终在短暂的治疗后离世,享年六十三岁。然而,在他离世后,他生前所做出的那些重要决策和判断,却一一得到了历史的印证,证明了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卓越才华。
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:大洞张氏网 盗版必究 备案号:粤ICP备2025451301号